古人如何加密公文或信件?用拆字法、代码法

作者:市场部        文章来源:沈阳日报        更新时间:2012-12-15 19:52:40
关键字: 加密

  现代间谍为了窃取和传递情报,身携许多高科技装备,比如微型照相机、密码锁等。古代人为了加密公文或者信件,会采取什么方式呢?

  拆字法

  公元683年,唐中宗即位。随后,武则天废唐中宗,立第四子李旦为皇帝,但朝政大事均由她自己专断。

  裴炎、徐敬业和骆宾王等人对此非常不满。徐敬业聚兵十万,在江苏扬州起兵。裴炎做内应,欲以拆字手段为其传递秘密信息。后因有人告密,裴炎被捕,未发出的密信落到武则天手中。这封密信上只有“青鹅”二字,群臣对此大惑不解。

  武则天破解了“青鹅”的秘密:“青”字拆开来就是“十二月”,而“鹅”字拆开来就是“我自与”。密信的意思是让徐敬业、骆宾王等率兵于十二月进发,裴炎在内部接应。“青鹅”破译后,裴炎被杀。接着,武则天派兵击败了徐敬业和骆宾王。

  代码法

  北宋时期,中国出现了用于军事保密通信的代码。《武经总要》记载,北宋进士曾公亮曾搜集了40个常用军事短语,然后对其进行顺序编码:一、请弓;二、请箭;三、请刀;四、请甲;五、请枪旗;六、请锅幕;七、请马;八、请衣赐;九、请粮料……四十、战小胜。

  军队出征前,指挥机关将用上述短语编码的密码本发给将领,并约定用一首不含重复文字的40字五言律诗与密码相对应。

  假设双方以唐代王勃的《送杜少府之任蜀川》作为解码密钥:“城阙辅三秦,风烟望五津。与君离别意,同是宦游人。海内存知己,天涯若比邻。无为在歧路,儿女共沾巾。”

  如果军队需要补充粮食,前方将领就从密码本中查出“请粮料”的编码(第九),《送杜少府之任蜀川》中的第九字是“五”,将领便把“五”字写到一件普通公文中,并在字上加盖印章。指挥机关接到这件公文后,查出盖印章的“五”字,在临时约好的诗中列第九,再对照密码本上的顺序,就知道前方缺粮草。

来源: 沈阳日报

     弘软观点:古代就知道需要对重要的文件进行加密,以防止泄密事件的发生。所谓没有卖买,就没有伤害。只有涉及到利益的冲突,就会存在尔虞我诈的情况。企业做好自身重要数据的防泄密工作,对于保护企业自身利益及核心竞争力,有着很重要的作用。弘软网安文档透明加密软件采用 AES 256位的高强度加密方式。文档在企业内部正常使用,一旦文档未经授权,离开公司环境,则无法打开。AES256的加密算法,就算按目前最高级别的计算机,要破解一个文件,也要近50年以上。并且弘软网安三重密钥管理,安全可靠,对每个文件加密时采用随机密钥,也就是说,每一个文件加密的密钥都是不同的,这为破解增加了很大的难度。假定可以花 50 年破解一个文件,那么在破解下一个加密文件时,还需要 50 年。因此企业完全不用担心文件会被破解。